企业家的终极关怀是什么?
施 炜
企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家的动力。那么回到根本问题上,企业家,这里主要指民营企业家,到底追求什么?有些企业家不追求技术导向,不追求核心能力,本质问题是缺乏对企业基业长青的真正的、强烈的内在追求。
过去在农村文明下,中国人光宗耀祖、传承子孙是很大的一个核心价值。而现在这个追求在民营企业家那里依然存在但相对减弱,有的民营企业家的子女还不愿意子承父业呢!
那么,企业家的核心价值在哪里?改革开放之初,民营企业家之所以做好企业,是由于之前几十年的贫困导致了极强的反弹,遇到机会之后就追求财富。而现在财富达到了一定规模,终极关怀却没有出现,因此企业家没有内在动力牵引企业一直往前走。这个过程相当艰难,缺少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情怀是很难坚持下去的。中国又不像英国可以授爵,成功了能够做伯爵。而以往一些企业家追求的产业报国理念现在似乎也不怎么提了。
在此情形下,我们可以有两个期望。一是期望儒家文化能够发挥作用,儒家文化是一种济世情怀,有强烈的参与和责任意识。第二个涉及历史合法性,中华民族的历史合法性就是做了事情以后可以留传青史。日本丰田的博物馆就是非常好的例子,丰田喜一郎、丰田英二等都倍受丰田人的尊崇。宗教可能解决不了问题。
企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家
黄卫伟
企业的动力衰竭了,必然衰落、死亡。动力来自于机制,没有机制保证,管理就搞不好。机制促进管理,管理创造效益。没有机制保证,就不要指望有好的管理。许多国企的问题就是缺乏一个好的机制,国企需要通过机制改革提升管理强度,促进管理,这是管理的内在动力和前提保证。
企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家教育背景和经历养成的信仰和价值观。我们在写《华为基本法》时,华为公司的任总就已经想到并且想明白了企业的动力问题。例如他在基本法中提出了传贤还是传子的问题。他提出在基本法最后一章要写接班人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华为的接班人是在华为的成长过程中自然涌现的。任总接受这一观点,说明他认为接班人即使传子也要走这种途径。在一个没有传子或者是明显看到不能传子的情况下,他做企业的动力是什么?支持他往前走的动力又是什么?这个问题不解决,华为就不可能成为世界级企业。我认为任总的动力来源于他前30年的教育和经历。前30年的教育是有信仰的教育。《邓小平文选三卷》中一再讲到,一定要培养有理想、有纪律的人民。小平同志就把握两条:一是行为要有纪律,一是要有追求、有理想(编者注:来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1985年3月7日。)。
企业应当树立战略意图,追求长远目标。中国企业现在就面临动力问题,这也是我提出危机是民营企业的机会,提出准危机状态是机遇大于挑战的原因。中国企业现在面临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大于挑战。经济周期经历萧条、复苏、高涨、危机四个阶段,美国在这轮高涨的时候突然间跌了下来,这再次验证了蝴蝶效应,当今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使得人们对其内部机制很难准确把握和认识清楚,一个小的变动就可能引发世界范围的巨大变化。例如08年7月石油还是147美元/桶,现在一下子跌到了甚至40美元/桶以下。所以,在这种市场和环境下,企业无法全凭机会主义来应对变化,因为变化不可预测;根本还要靠长期战略,也就是确立战略意图。1989年Gary Hamel和C.K. Prahalad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过一篇名为《战略意图》的文章,它所论述的命题就是,80年代日本的世界级企业之所以大量涌现,就是因为这些企业早在20年前就立志进入美国,在规模尚小的时候就确立了要成立世界领先企业的战略意图。正是这种战略意图,使得它们沿着这个方向进行资源配置,保持了资源配置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也正是这种战略意图,使得员工的奉献具有了价值和意义。员工是由于组织的成就才使得他的一生具有了意义,否则他这一生也不过是传宗接代。员工因为在组织的成功中做出了奉献,他的人生才有意义,是组织的意义给他带来了意义。
华为的任总在写基本法时,就已经超越了自己,超越了人们通常认为的家族基业、光宗耀祖的层次。尽管如此,他仍然有强烈的动机,那就是价值观,就是要成为中国的世界级领先企业。所以我和包政教授在《华为公司基本法》第一条提出:“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任总完全认同,只字未改。97年春节基本法在《华为人》报登出后,我写了一篇解释性的文章,题目是:探索中国的世界级高技术企业之路,任总看到题目就知道这是他要的文章,很快就反馈了他的意见。95年华为的销售额虽然只有12亿人民币,但是我们觉得他有远大的追求,而且按照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的愿景去做企业,结果果然跟任总的思路吻合,我们就继续做下去了。所以说任总的动力来源于他30年的教育和经历,使它超越了为自己的家族奠定基业的层面,这是他为什么能把华为做到世界领先的原因。
企业动力为何缺失?
黄卫伟
第一,缺乏战略意图是一些企业不能继续成长的原因。
在熊彼特的经济增长理论一书里,他提到企业家的第一位动机是要建立一个王朝。在现代社会中,王朝这种组织形式已经基本不存在了。但是,企业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竞争要求它的决策和指挥系统必须有一个接近王朝的权威结构。因此,企业家只有在企业中才能找到类似王朝的感觉,寻找这种感觉就是一种将企业做大、做到业界第一的很大的动力。我在前面讲了现在对民营企业而言是一个发展的机会,但是现实中一些民企缺乏做强、做大的动力,这与缺乏要成为行业第一、区域第一,甚至世界第一的雄心壮志有关。尽管中国巨大的市场和人口基数提供了能够培育出世界级企业的条件。
第二,由于目前中国一些有前途的产业不允许民企进去,使之没有机会实现雄心壮志。以汽车为例,只放进了几家民营企业。其中比较不错的有比亚迪、力帆、奇瑞、长城等,但是的未 来走势还取决于国家的政策走向。
第三,企业没有找到成为世界领先企业的方法。
这点我也同意文跃然老师的观点,即在企业里不一定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就是最佳选择。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这是很关键的......
【以上资料均属节选、详文请阅览印刷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