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溯源——是什么引发了金融危机?
杨 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国经济已不可能完全脱离世界经济体系而独立运行。中国发生了非典、雪灾、地震等重大灾难,内忧外患并没有使人们质疑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但是,近期有些经济学家认为美国“流动性泛滥”与中国“产品泛滥”导致全球经济危机,这是典型的西方思维的产物。金融风暴是美国监管失误造成的,高速增长的中国实体经济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客观上已经延迟了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寻根溯源,美国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的主要成因如下:
第一,脱离金本位的纸币制度。货币一直就是为谋求国家利益而对他国实施货币强权与经济控制的战略工具。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而自1971年彻底告别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之后,美联储为了美国在全球的经济与政治地位,美国利用其世界货币的地位,随意掠夺他国利益。因此,纸币制度导致了国与国之间财富不正常、不公平的再分配。
第二,美国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使世界经济不平衡。美国是世界上消费最高和浪费最大的国家,也是政府支出最大的国家,其只需垄断石油、发行美元、提供服务与技术创新就可以维持美国人的高消费与政府的高支出。美国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一直被经济学家称为全球经济不平衡问题。
第三,美国持续多年的穷兵黩武使国力受损
海湾战争后,美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冲突一直不断。在“911”事件后,美国对付基地组织,发动伊拉克战争,企图使用武力解决伊朗和朝鲜问题。最近俄罗斯的武力威胁又直至美国后院。常年军备使美国耗费大量财力,美国军事扩张战略也是加速了经济衰退的原因。
第四,欧元体系引发美元失去交换媒介的货币功能。欧元流通后,迅速成为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以及非常有吸引力的储备货币,这对美元的货币统治地位直接构成挑战。脱离金本位后没有任何内在价值的美元纸币。失去交换媒介意义的美元在欧洲如同废纸,因此庞大的欧元体系是美元加速贬值的诱因。
第五,利益驱动下“以毒攻毒”的美国救市模式。华尔街操作动机以美国利益为核心,其思维哲学以“还原论”为基础,对局部问题采用局部处理的模式。每逢经济衰退或经济危机,美国政府透支国家信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其后果是美元泛滥,造成资产价格泡沫。
身家盘点——优势与劣势并存
杨 健
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危机为中国赢得了和平发展的国际空间,打破美国全球扩张尤其是遏制中国战略的整体部署;同时,为中国赢得时间,集中精力加快结构调整,解决国内核心问题。如何应对此次风暴是一件事关国家兴衰、经济利益和人民福祉的大事,而中国究竟应当“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盘点身家之后才知优势与劣势并存:
五大筹码:
第一,相对稳定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7.4%,目前分别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和第三位,人民生活总体实现了小康。根据央行数据,中国储蓄达4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20万亿是居民储蓄,相当于3年的财政收入。
第二,制造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大约在在全球制造业中比重达到13%。根据华盛顿经济咨询机构Global Insight预测,中国在全球制造业输出中所占比例将达到17%,而美国将从2007年的20%下滑至2009年的16%,中国将于2009年超越美国而成为全球最大制造中心。
第三,具有知识与技能的劳动力。中国改革30年的经济奇迹得益于国家普及教育与充沛的人力资源。据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统计,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6.8%。也就是说,仅仅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达1/4强。
第四,农村改革发展政策使土地资产初具流动性。中国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十七届三中全会所通过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允许土地经营权流转,增加土地资产价值。从宏观角度看,土地经营权的增值的直接结果是经济体价值的增加。
第五,债券市场尚具潜力,财政政策具有操作空间。中国国债发行规模尚有空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回旋余地非常大。目前处在利率下行期间,物价涨幅稳步回落,给政府发行国债一个好时机,集社会财富于国家重大项目,为民众保值增值,提升政府抗击金融风险的能力。
四大制约:
第一,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有限。金融风暴使人民币升值成必然趋势,而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部分,无疑将受到美元贬值影响。此外,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连续降息,迫使中国压缩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如果中国继续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则将增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速国际资本流入中国。
第二,流动性急剧下降的外汇储备。众所周知,外汇储备投资原则是安全第一,稳健至上,比重分散,结构多元。中国投入美国“两房”的金额高达3763亿美元,拥有5000多亿美国国债,两者之和超过9000亿美元,中国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流动性已经丧失了一半。没有人可以预测美元贬值空间与金融危机将持续多久,对中国外汇储备的盲目乐观将导致国家战略失误。
第三,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多重瓶颈。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是加工大国,而非制造大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在世界100位之后......
【以上资料均属节选、详文请阅览印刷制品】